找到相关内容730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

    可以升天,过的比活的时候还要好,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自杀早点上天堂?非常重要的话,佛教的话就在这个地方出现了,迦叶就说:人要相信死后佛断,有来生后世,善恶有报,应该活着的时候行善,劝别人行善,这样对自己对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4788677.html
  • 阿育王传(1-4卷)

    吾昔黑闇无明之夜。结使怨贼悉已永灭。则是名曰我夜已过。智慧空心谛见三界。是则名为我日已出。佛之所为我今悉成。是则名之利益时到。但令汝老寿任意见治。耆梨心恶残害无罪。不信后世作重瞋恚。便设大镬以水置中。...富贵快乐不久败坏。威势自在不久皆失。咄哉生死甚可厌患。传告后世诸王。富贵得自在者莫如阿恕伽王。为诸群臣之所禁制。宜及势力未衰患时。应当尽心作诸功德。阿恕伽王临欲命终语罗提鞠提。今日于此阎浮提中谁得自在。...

    安法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088684.html
  • 安康地区高僧大德

    物之一。后世称僧人游行四方曰“飞锡”。   ⑩曹溪:在广东韶关市,古称韶州。武则天仪凤二年(677年),唐僧人慧能被禅宗五祖弘忍选为法祠,于是年到曹溪宝林寺弘扬禅学,宣传“见性成佛”,成为禅宗的正系...

    李厚之 张会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83988734.html
  • 圣者龙树菩萨略传

    音”。犹如佛陀当年三转法轮一样,将无以数计的所化之众引入了大乘之道。使佛陀演说的了义经典之义稳如泰山、坚如磐石,不为他人所摧。   为了后世所调诸众的利益,尊者在一生中撰写了数目惊人的阐释三藏四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1588763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批注

    “奇哉!奇怪哉!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惟因执着迷昧,不能证得耳!”遂下山说法,时年三十岁。从是岁起共说法四十九年有半,计分五个时期,后世称为五时说法:第一时期说《华严经》(专言圆顿一乘,发挥涅槃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3889013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2)

    的《记释签》、《辅行》和对于华严宗而着的《金刚锦论》、《止观义例》都是后世之证权。其后有安禄山之乱、有会昌之破佛、有五代之动摇,虽然由道邃、广修、外物、元琇、清竦诸师维持一缕的命脉,但因典籍散逸,本宗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6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1)

    一派后来出云门法眼曹洞三宗,各有其接引后学之习惯方法,谓之五家家风,荷泽一派,传至圭峰宗密,本有华严宗人,未能担荷曹溪宗旨,而企图调和宗教,落于言诠,遂使荷泽绝嗣,而南岳青原独被后世认为曹溪嫡派,兹表示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60.html
  • 月溪法师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

    :“奇哉!奇怪哉!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惟因执着迷昧,不能证得耳!”遂下山说法,时年三十岁。从是岁起共说法四十九年有半,计分五个时期,后世称为五时说法:第一时期说《华严经》(专言圆顿一乘,发挥涅槃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589263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 ,苦中起乐颠倒,无常中起常颠倒,无我中我颠倒,破是四   颠倒故,说是四念处。” (卷19大正25·19S下)是为世尊何以临涅槃时,嘱咐后世弟子依四念处修观行的理由。曰总相念处各别观四念处,...去不如去等问题。   所谓如去,如从前世来生人间,去向后世也是来生人间。所谓不如去,如从前世来生人间,死后断灭不能如前来牝人间。   三、见取见:俱舍论卷十九说:“于劣谓胜,名为见取。有漏名劣,圣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学法”中所立说的一般行仪之作法或说法,与《阿含经》一致,故“众学法”非后世才成立;此点与印顺法师观点相似。但巴宙把“百五十余学处”的“余”,解释为“百五十学处”以外的“众学法”。但印公认为:<戒经>初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